反垄断罚单相继开出,让人坚信进口车采购渠道的垄断将打破,业界一直呼吁的“平行进口”将真正破冰。加之,2015年中国对WTO承诺取消汽车进口保护性关税,因此不难预见,中国市场上进口车的空间将扩大,而目前的汽车经销商们绝不会错过这个商机,相信只要有能力的经销商都会加入到进口车业务上来。而其将一边通过向厂家的总进口商进车,一边通过平行进口,单独向国外经销商订车,尤其是总进口商尚未正式向中国市场投放的车型。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的物流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以前单一的渠道变成“两条腿走路”。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运作两个进口渠道形成的两个物流体系?
近期,汽车行业反垄断罚单相继开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修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更让人们坚信进口车采购渠道的垄断将被打破,业界一直呼吁的“平行进口”或将真正破冰。
另外,中国加入WTO时承诺,2015年取消汽车进口关税。汽车经销商们绝不会错过这个商机,相信只要有能力的经销商都会加入到进口车业务上来,可以预见到时候大量的进口车将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经销商一直都是通过中国的总进口商进车(一般总进口商都是厂家自己),而平行进口放开后可以使经销商单独向国外的代理商订车,尤其是总进口商尚未正式向中国市场投放的车型。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两个进口渠道必将形成两个物流体系?是相互独立还是互相融合?如何运作对经销商是极大的考验。
平行进口催生双轨物流
眼下,进口车的远洋物流,基本都是厂家的事儿。包括选择海运物流公司,在什么港口上岸,如何到达各区域市场,基本都是厂家包办。
以大众汽车为例:大众进口车从海外运到中国,很长时间一直选择天津港登陆,再从天津港通过陆运把汽车运到全国各地,这样运到华南、华东和东北市场,陆路物流就相对较长,使物流成本偏高,侵蚀着厂商的利润。从经销商的角度,高昂的物流成本使终端的价格无法下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多,经销商们就希望降成本,于是厂家就开始重新规划物流布局,开辟广州港、上海港以及大连港,减少成本相对较高的陆路运输,使物流成本降低,实现了经销商和厂家双赢的局面。
可见,目前经销商的物流体系,是依附于厂家的,经销商很难在物流领域有所建树。而平行进口放开后,经销商独立涉足进口车业务,使经销商经营空间扩大,对经销商来说绝对是好事,但同时也意味着挑战。因为采购渠道从“单一”向“多样”的转变中,经销商的配套体系也必须跟上,比如物流系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以前的“跟着厂家混”变成“两条腿走路”,经销商自己也必须有一定的物流运作能力。
目前,经销商的物流体系更多的是与厂家的对接,然后是仓储,以及市内小范围的移动,规模非常有限。而涉足进口车业务以后,如何低成本地把国外的车运到国内?又如何运送到自己经营的市场范围内?这些都对经销商的物流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批量进口的物流模式
事实上,目前在各大汽车港口,也集合了一批进口车经销商,他们以“小贸”的形式进口汽车在国内卖,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水货”。这种车型由于不是正规渠道,所以不能享受售后服务,当然规模也不是很大,在物流上的体现就是“小批量、多频次”。
但是,平行进口放开后,这种渠道的进口车合理合法了,数量肯定会有所增加。而且不同的经销商,进口规模差异也会很大,所以在物流上会体现出多种形式。有的经销商规模会和现在的驻扎在港口的“小贸”车商差不多,可以实行订单式进口,物流更多还是会采用见缝插针的“搭车”模式,而车子到港后直接被客户开走,物流上难度不大。
而有的经销商,如大的经销商集团,进口规模相对较大,就要在物流上动些脑筋了。远洋物流要的是规模,小批量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比如我国汽车出口由于量不大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难题,对于经销商来说,难度就会更大。
当前,最流行的汽车进出口物流用的是滚装船,而经销商如果量比较小就得充分利用别人没有用完的运力,需要经销商和远洋物流商更多的沟通,信息要灵通,及时掌握仓位变化。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集装箱模式,虽然远不如滚装船方便,但是必要的时候可以救急。还有一些新的物流手段,也可以充分利用,比如目前中国和韩国之间开通的“中韩客货公路”,对于从韩国进口汽车的车商来说,也可以充分利用。
此外,到港之后还要考虑在境内的物流,陆路的板车运输成本巨大,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水陆、铁路等资源,比如海铁联运、河铁联运等。当然,最终离不开陆路,找第三方物流是最常规的手段,并要充分利用合作厂家的物流资源,如往返之间产生的剩余运力,这种搭车的方式可以实现双赢。
经销商港口争夺战升级
不过,降低物流成本最好的办法还是最大限度地缩短物流距离,经销商要做的是争夺第一落点。考虑到中国整车物流的平均成本高达18%,为了最大幅度降低汽车物流成本,很多进口车商把经营场所放在了港口内。
像天津、大连这些规模较大的港口吸引了大批的车商。天津港大大小小的汽车经销商有500多家,有3个比较大的汽车展示卖场:天津滨海国际汽车城、天保展贸中心和新金辉国际车城。在4S店模式进入中国以前,港口一直是中国高端汽车消费者淘车的场所,即使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后,这些游离于法规边缘的“小贸”车商仍然顽强的生存着。
经过多年的积累,在港口进口车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客流,“买豪车,到港口,又便宜又好”,已经是消费者的共识。既然客户都往港口跑,对于4S店来说,为什么还要花费巨额的物流成本,以及仓储成本来把车拉回去呢?还不如就地卖了。4S店一般都采用两种方式,一些大的经销商会在港口开设展厅,直接经营,比如中进汽贸、百得利等大的经销商集团就长期驻扎在天津港国际汽车城。而一些小型的经销商将走个性化路线,专门进口国内市场没有的稀奇古怪的车型来卖。一位资深驻港口经销商举个例子,曾有一个内蒙古的客户,就喜欢绿色的牧马人,但是在当地的4S店只有黑色的,结果到天津保税区立即就找到了。还有一个客户就要一辆野马GT500的黑色敞篷车,他们就给弄到了。
还有,陆路运输和区域仓储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平行进口的放开和关税保护的结束,将使港口的进口车商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将进一步分化。主流的经销商集团将不断扩大进口规模,在国内各地市场跑马圈地,因此在抢第一落点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整体布局,尤其是仓储能力。厂家在运作中可以直接把车压给经销商,实现全国物流渠道内零库存,但是经销商如果涉足独立的整车业务,就必须在自己的经销范围内有相应的库存能力。此时,可以利用集团现在的经销店资源和物流体系,也可以单独建一个区域内独立的中转库,通过各销售网点儿的订单送达客户手中。
作者系:上海明望物流有限公司
上一篇:上海物流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