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照多、难处理、负担重”既是公司家创业艰难的真实描写,也是政府不妥商场监管的必然结果。有媒体报道,我国商人开办一个公司一般要敲38个图书印章;有专家讲在我国处理公司登记要敲100多个图书印章;更有公司家曾抱怨一些大型投资项目批阅要盖200多个图书印章。
这些年,我国公司营商环境在逐步改善。
但据世界银行 《2014年营商环境报告》最新数据,在我国开办一家公司需要处理13道手续、费时33天,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安排)国家平均只有5道手续和费时11.1天;处理一个库房的施工许可证要走25道手续、费时270天,而OECD国家平均是13道手续和147.1天。可见政府监管商场的办法和功率还有较大改进空间。
图书印章即官印,盖章即行权。监管多头、程序复杂、法治不健全,给权利寻租供给了巨大空间,而行权“灰色地带”的不确定性,又极大损害了商场的功率和政府的公信力。
本来,“证照多、难处理”的最大的负能量即是对公司家自尊心的损伤。公司处理行政批阅事项,除了耗时、耗力、耗财外,最大的体验即是不论你从哪里来,进门矮三分,全程唯唯诺诺、点头哈腰,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嘴里说着恭维的话,低三下四,甚至不得不迎合权利寻租的各种要求,做些违法的阴谋,在丧失了做人尊严的同时,也腐蚀了政府的机能。
可以说,处理行政批阅事项是反映政府与商场关系的生动描写和绝佳案例。公司家投资运营公司促进商场繁荣、供给就业机会、自己承担危险,增进社会财富,是为经济做能事、为社会做善事、为政府做好事,却还要遭到行政批阅准则的损伤,其间的屈辱已经成为每个公司家难以忘怀的刻骨铭心之痛。
实际上,在“灰色地带”满足权利的寻租要求是公司家寻回部分自尊、获得心理平衡的不得已手法。这当然是一种畸形的满足,已经拉低了公司家以至商场的道德底线。而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社会诚信不彰,在某种程度上即是公司对政府垄断要素资本和不妥行政批阅准则的逆反和抵偿心理的体现。
政府商场监管不妥扼杀了公司家立异商场的积极性,行政批阅准则极大降低了商场装备资本的功率和政府的公信力,假如再不痛下决心深化行政批阅准则改革,实施立异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就很可能会失败,因为公司家才是产品、技术和商场立异的源动力。
假如公司家带着行政批阅准则的镣铐在商场上跳舞,还能有多大的立异冲动和立异才能呢?(作者系我国北方工业公司高级政策研究员)